四方区 - 历史
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始,即有云南等地移民陆续迁徙来此定居,逐渐形成了错埠岭、洪山坡、徐家村、吴家村、湖岛村、小村庄、四方村等村落,归莱州府即墨县管辖,隶属于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。
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,先后为德、日占胶澳租借地。
1922年,北洋军阀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,属青岛辖区。
1929年4月15日,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,于同年9月设置了四沧区。
1935年5月,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,分设了四方区、沧口区;同年9月,四方、沧口两区再次合并为四沧区。
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,设立浮山区,四方境域的海泊村、西吴家村、东吴家村、错埠岭、徐家村等地隶属新设立的浮山区,其他部分隶属四沧区。至1951年7月,中共青岛市浮山分区委、青岛市浮山区政府驻地在四方境域。
1951年8月16日,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撤销四沧区,正式设立四方区。区界为:东北一段至大山村以西,东南一段至东吴家村以东,南至海泊河,西至海滩,北至湖岛及大水清沟以南。
1954年7月3日,撤销浮山区,将该区三合乡的错埠岭划归四方区。
1957年5月27日,崂山郊区浮山后乡的洪山坡划归四方区。
1961年3月,青岛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,将沧口区李村河(以河北岸为界)以南地区划归四方区;该地的盐滩和水清沟同时并入四方区,1963年7月5日两地划归崂山县,1970年,又划归沧口区管辖。此时,全区面积22.4平方公里。
1994年6月,青岛市区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,将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办事处、错埠岭街道办事处划给市北区,而将原沧口区的水清沟街道办事处、郑州路街道办事处、洛阳路街道办事处、开平路街道办事处及闫家山村、香里村、盐滩村划归四方区;同时还将原崂山区李村镇所辖的双山村、大山村、河崖村、华光村、保儿村、河西村、小水清沟等7个自然村划归四方区,分别组建了河西和双山两个街道办事处。区划调整后,全区面积增加至34.55平方公里。
至2002年底,全区共辖阜新路、海伦路、兴隆路、嘉兴路、水清沟、洛阳路、河西等7个街道办事处,117个社区居委会。
2012年12月, 青岛市根据国务院《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》。 撤销青岛市市北区、四方区,设立新的青岛市市北区,以原市北区、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市北区的行政区域。市北区人民政府驻敦化路街道延吉路80号。[1]
四方区 - 地理
地质地貌
气候
北温带海洋性气候,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12.3℃,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25℃,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-1.3℃。
水文
区内有水清沟河、杭州路河、郑州路河、小村庄河、海泊河、李村河和张村河等9条河流,均为季节性河流。其中张村河、李村河、海泊河为主要河流,均流入胶州湾。土壤
主要有3种土类,棕壤主要分布在原东部村庄,潮土和盐土主要分布在西部海岸。[2]
四方区 - 区划
四方区辖15个街道:阜新路街道、海伦路街道、嘉兴路街道、兴隆路街道、水清沟街道、洛阳路街道、河西街道、双山街道、鞍山路街道、瑞昌路街道、杭州路街道、平安路街道、湖岛街道、郑州路街道、开平路街道。
四方区 - 人口
人口数量
截止2003年6月20日,全区总人口366 780人,其中男性181 847人,女性174933人,男女性别比103.95:100,人口密度为1.06万人/平方公里;人口出生率2.97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-1.1‰。
民族组成
共有27个民族,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26个:满族1487人,回族669人,朝鲜族126人,蒙古族120人,壮族68人,土家族45人,苗族22人,黎族19人,侗族14人,瑶族12人,锡伯族8人,畲族8人,白族8人,彝族8人,藏族6人,维吾尔族6人,哈尼族4人,布依族3人,土族2人,毛难族2人,仡佬族2人,水族1人,东乡族1人,达斡尔族1人,羌族1人,赫哲族1人,共计2670人,占全区人口0.72%。
四方区 - 资源
土地总面积3458.46公顷,其中居住用地630.21公顷,工业用地874.88公顷。
区内用水主要来自崂山水库、棘洪滩水库、大沽河水源地及市区井群等。
西海岸滩有较丰富的贝类海产。东部山丘与北岭山、嘉定山等有自然林与人造林。
四方区 - 经济
工业
1998年,共有工业企业单位194个,职工人数5378人,全区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.88亿元。
按经济类型分,集体工业完成产值2.53亿元,其中乡办工业完成产值1.43亿元。区内工业门类齐全,已形成食品加工、纺织业、服装、机械、化工、电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。
区内有四方机四车辆厂、海尔集团、青岛发电厂等国家部委、省、市直属企业大中型110余家,区属企业356余家。
外商投资
截止21世纪初,全区已有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沙特、澳大利亚、荷兰、巴西、意大利以及港澳台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,共批准设立中外合资、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130余家,合同利用外资1.25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。由青岛海关批准,四方区已在新经济区和西海岸经济开发带设立了保税仓库两个。1994年与韩国大邱市达西区缔结为经济协作区。
个体私营
四方区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层面之一,1998年全区个体工商业户达6277户,私营1411户,从业人员2.1万人,注册资金6.6亿元,实现总产值1.56亿,销售总额和营业收入7.3亿元,其中三产收入已占全区总额的50%以上,完成的区级税收占区财政收入的12.2%,技改投资占全区总额的80%,个体经济正向规模化、科技型迈进。
乡镇企业
四方区乡镇企业是全区中的一支生力军,现有14家由自然村转体形成的农工商公司14家,其所属企业共171个;镇办企业5家,经营范围已扩大到机械、化工、橡胶、塑料、工业设备安装、印刷、饮食、商贸、房地产等多个领域。
1998年共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48568万元,同比增长20.2%,实现税税3372万元。
第三产业
全区各类市场39处,其中,青岛花卉市场、灯具市场、汽车配件批发市场是具有一定影响、一定规模的特色市场,市场交易辐射全国各地。
四方区 - 交通
四方区地处青岛市区中心位置,由老城区、东部新区和西海岸带三部分组成,是全市的交通枢纽区、加工工业区、民俗民情旅游区。
城区往南通向市北区和市南区,北可达李沧区和城阳区,东接崂山区,西部为濒临胶洲湾的经济开发带,地理位置四通八达,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。
主要道路四流南路、人民路、重庆南路、308国道与郑州路、洛阳路、长沙路、萍乡路、瑞昌路形成“四纵五横”交织区内,重庆南路、308国道、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等本市进出口道路纵贯城区,是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海港的门户和必经之地,距海港2公里,距机场10公里;胶济铁路纵贯全区,四方火车站和沙岭庄火车站为客货混合三等和二等中间站;交运集团青岛长途汽车站座落于区内。截至2002年,全区共有命名道路153条,其中主干路总面积40.8万平方米,次干路总面积62万平方米,一般道路总面积38.8万平方米。
四方区 - 文化
四方区现拥有二极公共图书馆1个,馆藏图书10万册。文化馆1个,文化活动站13个。档案馆1个,馆藏7070卷。影剧院、文化宫、少儿活动中心、俱乐部共8处,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共518个。
每年一次的民间民俗传统庙会――海云糖球会,1991年被列为全国百项节庆之一。
由四方区发起的“少年儿童自绘文化衫大赛”,已先后与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香港等地联合举办6届,专题片《青岛流行文化衫》分别在山东卫视台、中央电视台播出。1996年,由四方华星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《滑板梦之队》荣获中国电影“华表奖”三等奖和中国电影“童牛奖”。1993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。
四方区 - 教育
四方区现有幼儿园、小学34所,其中国办小学29所,企业办小学5所,职业中专1所。在校学生2.8万人,教职工1628人,教职工有40%达到大专以上学历。
全区幼儿教育、基础教育设施配套齐全,已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法制化、教育科研先导化、教育评价科学化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,多项教育改革措施及整体管理水平保持青岛市先进水平。
全区62%的小学成为省、市、区各级规范化学校、特色学校或素质教育示范学校;30%的幼儿园达到省、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;职业中专师资力量雄厚,教育教学规范,是青岛市同类党校中千人大校。
自1996年,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、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和青岛市素质教育示范区之后,1998年又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授予了“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区”的光荣称号。
四方区 - 卫生
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8处,其中医院16个。医院床位2328张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7张。
卫生专业人员3723人,卫生技术人员2750人,高级职称人员396人,中级职称806人。区卫生防疫站先后获山东省科普先进单位、青岛市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先进单位、计免第三个85%达标先进单位。妇幼保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名,其中高级职称5人,中级职称8人,拥有多部专业医疗保健设备,通过了部频标准“一甲”验收。
四方区 - 旅游
青岛达尼画家村
湛山寺
湛山寺位于太平山东麓,中国近代兴建的最后一批佛教名刹之一。
湛山寺坐北向南,是一座五进院落。依地势北高南低,三面依山,南眺大海,周围风光秀丽。
20世纪30年代初湛山寺的开光、佛学会、佛教学校的开办及湛山庙会的兴盛曾一度带动形成青岛的宗教旅游。文化大革命中,湛山寺遭严重破坏,现已修整对外开放,成为青岛宗教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。1982年,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湛山寺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海云庵
1990年,"海云庵糖球会"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。